畜禽价格逆市下跌 供需失衡成主因
近日,国家统计局潮州调查队对部分畜禽养殖单位开展节前行情电话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春节前主要畜禽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普遍下降,养殖户信心不高。
1.生猪价格小幅走跌。据了解,元旦期间,生猪价格一度达到17.2元/公斤的高点,过后一路小幅走低,2月初下跌至16元/公斤。据养殖户反映,虽然节前猪价不升反降,但波动幅度仍属于正常范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包含散养户)集中年底出栏,而学校、工厂等单位年终放假,造成市场供过于求,目前生猪的毛利润约为200元左右。
2.禽类价格惨淡。养殖户反映,近一个半月,禽类出栏价格持续下跌,鸡、鸭出栏价均为11元/公斤,比一个月前下跌2元/公斤;鹅(饲养120天)出栏价20元/公斤,比冬至节前后下跌12-14元/公斤,鹅仔更是由之前的80元/只的高价跌至目前的3元/只,养殖户愁于销路。
3.饲料成本增加,加深了禽养殖户亏损程度。2012年以来,饲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成为影响养殖户盈亏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目前禽饲料价格同比去年上涨25%左右,在当前价格的条件下,禽养殖户普遍亏损,养殖户反映,每出栏一只鹅的亏损约为30元,鸡为1.5-2元,鸭为2-3元。
4.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是影响禽价格“旺季不旺”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的规律和经验,冬至延续至元宵,是一年畜禽产品的消费旺季,养殖户普遍会在这期间清栏,需求量和供应量均达到全年高峰,而今年禽类养殖却遭遇严冬,滞销局面更是加重了养殖户的亏损程度。据了解,近期禽类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禽肉类市场价格高企,居民减少对禽肉的消费量,造成消费市场萎缩,从而减少对养殖市场的需求。
5.养殖户对明年的行情观望情绪浓。在了解养殖户对年后行情的预测时,普遍持观望和悲观态度,生猪养殖户对后市的较乐观,认为最低谷已经过去,明年随着养殖结构的调整,供需趋于稳定;禽类养殖户普遍持悲观态度,由于受节前价格走低的重创,养殖户心有余悸,观望和悲观情绪较浓。
1.生猪价格小幅走跌。据了解,元旦期间,生猪价格一度达到17.2元/公斤的高点,过后一路小幅走低,2月初下跌至16元/公斤。据养殖户反映,虽然节前猪价不升反降,但波动幅度仍属于正常范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包含散养户)集中年底出栏,而学校、工厂等单位年终放假,造成市场供过于求,目前生猪的毛利润约为200元左右。
2.禽类价格惨淡。养殖户反映,近一个半月,禽类出栏价格持续下跌,鸡、鸭出栏价均为11元/公斤,比一个月前下跌2元/公斤;鹅(饲养120天)出栏价20元/公斤,比冬至节前后下跌12-14元/公斤,鹅仔更是由之前的80元/只的高价跌至目前的3元/只,养殖户愁于销路。
3.饲料成本增加,加深了禽养殖户亏损程度。2012年以来,饲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成为影响养殖户盈亏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目前禽饲料价格同比去年上涨25%左右,在当前价格的条件下,禽养殖户普遍亏损,养殖户反映,每出栏一只鹅的亏损约为30元,鸡为1.5-2元,鸭为2-3元。
4.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是影响禽价格“旺季不旺”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的规律和经验,冬至延续至元宵,是一年畜禽产品的消费旺季,养殖户普遍会在这期间清栏,需求量和供应量均达到全年高峰,而今年禽类养殖却遭遇严冬,滞销局面更是加重了养殖户的亏损程度。据了解,近期禽类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禽肉类市场价格高企,居民减少对禽肉的消费量,造成消费市场萎缩,从而减少对养殖市场的需求。
5.养殖户对明年的行情观望情绪浓。在了解养殖户对年后行情的预测时,普遍持观望和悲观态度,生猪养殖户对后市的较乐观,认为最低谷已经过去,明年随着养殖结构的调整,供需趋于稳定;禽类养殖户普遍持悲观态度,由于受节前价格走低的重创,养殖户心有余悸,观望和悲观情绪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