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外贸企业订单回升 但经济不确定因素仍存在
为了解当前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近期潮州调查队对全市77家外贸企业开展调查。受访企业主要涉及陶瓷、食品、鞋、服装、工艺品、电子消费品、卫浴设备等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潮州外贸形势有所回暖,订单疲弱现象有所缓解,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但未来外贸经济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对企业而言,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表现在成本上升压力未缓解、利润受人民币升值蚕食困境未改善、用工难问题未解决、资金紧缺阴霾未消散,旧病新疾掣肘企业发展。
一、当前潮州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订单疲弱现象有所缓解。在受访企业中,32.5%在手出口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7.3%持平,40.2%下降。订单量增长和下降的区间都集中于10%以下。
2.订单价格不很理想,议价能力较为有限。在受访企业中,25.3%在手出口订单成交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34.7%持平,40%下降。
3.企业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来应对外需不足。对于应对外需不足的策略,企业选择比例前三名是开拓新兴市场(50.7%)、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37.7%)、扩大内销(26%)。另外,企业对美国、东盟、拉美市场预期较乐观,对日本预期最不理想,仅4%的企业对其持乐观态度。
4.企业家信心较年初有所恢复,但谨慎仍为主基调。预计2013年全年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的企业占38.9%,认为持平的占26.4%,认为下降的占34.7%。另外,32.5%对下半年出口前景预期持乐观态度,35.1%认为持平,32.4%持不乐观态度。
二、当前潮州外贸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尽管订单有所回升,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旧病新疾掣肘企业发展。
1.成本上升压力未缓解。在受访企业中,89.1%上半年出口成本增长,9.3%持平,仅1.6%下降。74%的企业采购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22%持平,4%下降。2013年农历新年后,72.6%的企业员工薪酬增长,26%持平,仅1.4%下降。
2.利润受蚕食困境未改善。64.8%的企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9.7%持平,仅15.5%增长。企业利润率除受成本上涨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受到势头不减的人民币升值制约。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1329,创下本月第六个新高。这直接导致出口企业利润被进一步蚕食,不少企业无奈高呼“伤不起”。
3.用工难问题未解决。受访企业中仅16.4%无招工难困扰,83.6%面临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在遭遇招工难的企业中,68.9%招工缺口在10%以下,24.6%缺口在10%-30%之间,6.5%缺口在30%以上。
4.资金紧缺阴霾未消散。受访企业中,仅20.7%基本无资金紧缺问题,67.2%资金紧缺,但仍可承受,12.1%资金紧缺,且缺口较大。即79.3%的企业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缺困难。资金紧、周转难、回笼慢与抵押贷款难、抵押物货款成率低、融资渠道窄成企业发展瓶颈。
除面临以上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企业反映还存在着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转型升级心有余而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运用政策水平不高、缺同时精通外语、法律、商贸知识的专业人才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1、调整外贸发展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平衡外贸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重视对利润率、资源利用率、对环境污染程度、产品技术含量、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出口等指标的考核。
2、有效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提振企业信心。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抢订单、稳外需、保份额、扩出口有显著的杠杆作用。建议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承保覆盖面;下调平均费率,减少企业投保成本;创新产品及承保模式,满足企业需求;提高承保效率,缩短理赔周期。
3、做好服务大文章,助力企业练好内功。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实时跟踪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深入调研,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加大政策宣讲,促使企业了解熟悉、灵活运用政策。
一、当前潮州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订单疲弱现象有所缓解。在受访企业中,32.5%在手出口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7.3%持平,40.2%下降。订单量增长和下降的区间都集中于10%以下。
2.订单价格不很理想,议价能力较为有限。在受访企业中,25.3%在手出口订单成交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34.7%持平,40%下降。
3.企业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来应对外需不足。对于应对外需不足的策略,企业选择比例前三名是开拓新兴市场(50.7%)、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37.7%)、扩大内销(26%)。另外,企业对美国、东盟、拉美市场预期较乐观,对日本预期最不理想,仅4%的企业对其持乐观态度。
4.企业家信心较年初有所恢复,但谨慎仍为主基调。预计2013年全年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的企业占38.9%,认为持平的占26.4%,认为下降的占34.7%。另外,32.5%对下半年出口前景预期持乐观态度,35.1%认为持平,32.4%持不乐观态度。
二、当前潮州外贸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尽管订单有所回升,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旧病新疾掣肘企业发展。
1.成本上升压力未缓解。在受访企业中,89.1%上半年出口成本增长,9.3%持平,仅1.6%下降。74%的企业采购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22%持平,4%下降。2013年农历新年后,72.6%的企业员工薪酬增长,26%持平,仅1.4%下降。
2.利润受蚕食困境未改善。64.8%的企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9.7%持平,仅15.5%增长。企业利润率除受成本上涨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受到势头不减的人民币升值制约。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1329,创下本月第六个新高。这直接导致出口企业利润被进一步蚕食,不少企业无奈高呼“伤不起”。
3.用工难问题未解决。受访企业中仅16.4%无招工难困扰,83.6%面临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在遭遇招工难的企业中,68.9%招工缺口在10%以下,24.6%缺口在10%-30%之间,6.5%缺口在30%以上。
4.资金紧缺阴霾未消散。受访企业中,仅20.7%基本无资金紧缺问题,67.2%资金紧缺,但仍可承受,12.1%资金紧缺,且缺口较大。即79.3%的企业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紧缺困难。资金紧、周转难、回笼慢与抵押贷款难、抵押物货款成率低、融资渠道窄成企业发展瓶颈。
除面临以上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企业反映还存在着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转型升级心有余而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运用政策水平不高、缺同时精通外语、法律、商贸知识的专业人才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1、调整外贸发展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平衡外贸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重视对利润率、资源利用率、对环境污染程度、产品技术含量、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出口等指标的考核。
2、有效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提振企业信心。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抢订单、稳外需、保份额、扩出口有显著的杠杆作用。建议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承保覆盖面;下调平均费率,减少企业投保成本;创新产品及承保模式,满足企业需求;提高承保效率,缩短理赔周期。
3、做好服务大文章,助力企业练好内功。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实时跟踪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深入调研,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加大政策宣讲,促使企业了解熟悉、灵活运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