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虽继续探底,养殖户仍积极面对
为了解春节后生猪价格、成本及收益变化情况和养殖户的养殖打算,近期,潮州调查队对潮州市畜牧部门和部分生猪养殖户进行走访调查。调查中了解到,今年一月份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降,而饲料价格又持续上涨。目前,潮州市大部分生猪养殖户处于保本甚至亏本状态。
一、生猪价格变化情况
根据对潮州部分生猪规模户和生产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月份生猪出栏平均价为12.6元/公斤,养殖户略有微利;二月份生猪出栏平均价为12元/公斤,养殖户基本处于保本状态;三月份至今生猪出栏平均价为10.6元/公斤,养殖户处于亏本状态,据了解,每头出栏生猪亏100元左右。今年3月份,生猪出栏价一度跌破5.5:1的猪粮比价。
据养殖户反映,目前市场猪肉的需求较为平稳,因而,尽管生猪价格不稳定,猪农处于亏本状态,但他们依然坚定信心积极面对,努力度过难关。
二、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上涨导致养猪利润缩水。受到2009年玉米东北产区减产、农民惜售以及收购主体入市积极性提高影响,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上涨。今年以来,饲料价格从去年的1.6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05元/公斤,同比涨幅达到21.9%,创历史新高。
(二)外地猪源增加,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现象。一方面,去年以来,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四省陆续成为潮州的生猪供应地,外地猪源的增加,导致猪肉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本地生猪养殖户数量有所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2009年畜禽监测摸底调查显示,养猪规模户和生产单位已从去年的92家增加至今年的104家;据一季度生猪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生猪存栏为195723头,同比增长73.3%,出栏为85209头,同比增长15.4%。生猪的供过于求必然导致猪肉价格的下降。
(三)生猪“五号病”疫情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今年一月以来,我国气温普遍较低,变化较大,是动物疫病的多发期。潮州周边地区不断出现口蹄疫和其他疫情,疫情有蔓延趋势。对疫情的担忧促使潮州生猪养殖户对生猪出栏的集中投放,对市场造成冲击。
三、对当前生猪生产形势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猪肉储备机制。储备肉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肉价波动的重要手段。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猪肉储备机制。一方面是减少了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及产品质量卫生隐患;另一方面是维持市场稳定,当出现疫情时,市场供给不会措手不及。
(二)加强生猪防疫工作。针对近年来的气候反常,政府应加强生猪防疫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加强猪场消毒,保证消毒药和疫苗的定期供应,并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培训。
(三)加强出口、供港猪肉的检疫工作。目前我市部分大型养殖场的销售渠道是出口和供港。因此,有关部门在出口检疫工作上要加大力度,严把出口质量关,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和产品的质量。
四、对后期生猪价格市场形势的预测
(一)天气转暖,疫情得到控制。即将进入第二季度,天气已经逐步转暖,这对生猪疫病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另外,我市动监部门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动物防控工作,使疫情防患于未然。
(二)国家政策支撑,生猪价格下跌空间有限。为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确保猪肉价格基本平稳可控,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一是对能繁母猪实施保险;二是对规模以上养殖场户猪舍标准化改造、基础设施、防疫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施补贴;三是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面对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撑,目前,养殖户对生猪养殖仍有较大信心。
综合来看,虽然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连续下跌,但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撑,同时,天气转暖有利于疫病得到控制以及厂矿、企业、学校等集体性猪肉需求逐渐增多等因素支撑,预计后期生猪价格有望止跌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