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春茶受灾情况及价格走势分析
受今年“倒春寒”天气的持续影响,我市的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特别是正值采摘季的茶叶生产在突遇今春严重霜冻天气影响后,春茶减产已成定局,价格也随着上涨。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春茶的受灾情况及其对今年茶叶价格走势的影响,4月上旬,潮州调查队深入我市主茶叶产区——凤凰镇,向当地政府和部分茶农了解相关情况。此后,还就抗灾补苗的后续工作,走访铁铺镇茶苗培植户,了解茶苗相关价格。
一、 春茶受灾情况
据统计,在这场低温霜冻灾害中,全市茶叶生产受灾面积达4.3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6.3%。损失产量约达1769吨,总体经济损失惨重。
从调查情况来看,自去年冬季以来,由于早降雨、气候温暖湿润,凤凰镇春茶生长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采摘期也相应提前。然而,3月上中旬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几股较强冷空气的交叉影响使得凤凰山区春茶生产遭受重创。据当地茶农介绍,1943年凤凰茶树曾遭受过类似的非常严重的霜冰冻灾害,此后60多年里再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大规模的霜冰冻灾害。所以很多茶农都低估了灾害的严重性,保护措施不及时,致使很多正值收获的茶树严重冻死冻伤,头春茶的产量也大幅度减少。据凤凰镇政府初步统计,受灾较重茶园约16000亩,其它村茶园也不同程度受灾,宋种古茶树受冻严重,育苗基地也遭受严重损失,预计直接经济损失约1.64亿元。受灾主要特点是:
(一)高海拔山区春茶严重失收
凤凰四面高山,凤凰鸟髻、乌岽山、大质山等几座大山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凤凰鸟髻达1497.8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山高云雾多,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相差8至10摄氏度),土壤肥沃,造就了产好茶的天然有利条件。据介绍,高海拔地区的春茶一般在4月上旬正式大量上市,但一场霜冻灾害使得高山茶树第一批嫩芽受损严重,而这批茶芽是一年当中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的。走访发现,海拔较高的乌岽、凤西、二垭、椿堀、凤溪、叫水坑、石古坪等村受灾比较严重,海拔700米以上的茶园减产将近七成。
(二)中低海拔山区春茶损失较小
走访中当地茶农告诉我们,突如其来的低温霜冻天气使得该镇境内春茶普遍受灾,特别是影响到了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新芽受损较多,而中低海拔地区的茶叶在这次灾害中受损程度相对较小,除部分采摘期较晚的茶芽被霜冻伤之外,大部分茶园已过了采摘期,损失不大。
二、凤凰春茶价格走势
春茶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清明节前采制和谷雨前采制),明前茶又称头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但由于今年天气持续寒冷,以往在清明前就能全面上市的新茶今年推迟至4月下旬才陆续全部上市。从城区多家茶叶店了解到,因受“倒春寒”天气侵袭,我市茶叶主产区出现霜冻低温天气,很多中高山茶芽都受了冻,导致春茶大幅减产。但从整体上看,上市春茶的品质并没有太大下降,除了少数茶树的茶头有冻伤影响到茶形外,大部分春茶颜色和味道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受全国春茶价格走势和我市茶叶主产区自身灾害导致严重减产的影响,凤凰春茶的价格涨幅显著。而一般来说,春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量约6成的比重,所以春季茶叶减产将会严重影响到全年的总产量,预计今年茶叶价格的走势仍将上扬。从目前我市茶叶市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市春茶的总产量大约有500多万斤,同比下降了3成左右。其中,低山茶的涨幅为30%-40%,中山茶的涨幅为50%左右,而刚刚上市的高山春茶,涨幅甚至达到一倍以上。相比往年春茶上市时间,今年低山茶上市时间为3月中旬,比常年提早了10-12天;中山茶上市时间为3月下旬,比往年早了12天左右;而高山茶叶生长期较长,且因遭受了“倒春寒”天气,上市时间大都比往年推迟了十天左右,直到4月中才陆续上市。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茶价虽大幅走高,大部分茶农却因霜冻灾害严重减产难以实现增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市春茶灾情发生后,市县两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协同相关部门亲临茶区了解受灾情况,现场指挥抗灾复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派出工作组和聘请省茶叶专家组,深入灾区和生产第一线,向茶农讲解灾后复产的技术措施并开办茶树灾后技术培训班,从技术上指导茶农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他们加强茶园冻后管理;凤凰镇政府也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各驻村同志迅速进村入户,调查了解灾情,安抚群众情绪,组织茶农做好抗灾自救,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近期,就抗灾补苗的后续工作,我队专门走访了潮安县铁铺镇茶苗培植户。调查了解到,今年茶苗的价格基本持平,成株(15公分以上)的白叶单丛茶苗售价在2.5-3毛之间,八仙茶苗售价则在1.5毛左右。从茶苗的需求量来看,供需基本平衡,没有出现因灾提高茶苗售价和大量采购茶苗的情况。但走访中我们发现,当前如何解决部分受冻影响品相的茶头和低档茶叶的出路成为制约茶农收入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茶叶深加工产品只占茶叶总量的6%-8%,市场潜力巨大。应当充分挖掘多样化的茶资源优势,开发各种特色茶饮料产品,顺应口味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趋势,逐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功能性茶饮料,不断提升茶饮料产品附加值。建议政府可以引导茶农走茶叶深加工的路子,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利用率,拓展茶叶消费,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和拓宽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以解决低档茶叶滞销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灾损失,从而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茶业增效、茶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