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心提高 风险亟待关注
为深入了解下半年畜禽养殖、经营状况,预测年底的生产和市场走势,近日国家统计局潮州调查队深入县区调研部分畜禽养殖单位,结合第三季度的监测数据显示:畜禽养殖生产规模较稳定,生猪禽类出栏总量略有下降,蛋产品供应稳定,生猪价格比第二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一、调查情况
1、畜禽供应基本稳定。根据全市畜禽生产单位和规模户第三季度的监测资料显示:(1)猪存栏量183494头,比第二季度增加1758头,略增0.97个百分点;出栏量83262头,比第二季度减少9054头,降幅9.8%;能繁母猪存栏量22424头,比二季度略减少482头;(2)禽类存栏量648750只,比二季度减少22150只,降幅3.3%;出栏量490040只,比二季度减少33130只,下降6.3%;蛋产品出产202912公斤,与二季度基本持平。
2、猪价持续上涨。第三季度,生猪价格比二季明显上涨,三季度平均出售价格是12.35元/公斤,比二季度的10.58元/公斤上涨了16.73%,且呈逐月上涨的态势,据近期的调研了解到,10月末生猪价格已经超过14元每公斤,调查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养殖成本价格居高不下,生猪价格上涨是市场刚性需求;二是由于上半年猪价低迷,养殖户缩小养殖规模或者惜售,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三是随着下半年气候的变化、双节到来,猪肉消费需求增加,价格进入周期性上涨通道。结合往年数据和调查结果预测:第四季度至春节期间,猪价将保持稳中略有上涨的态势,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而随着猪价的上涨,仔猪价格也随之上升,这说明养殖户对后期市场的预测是比较乐观的。
3、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户积极性仍较高。受国际粮食减产和粮价上涨的影响,畜禽饲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如10月份玉米的价格比6月份价格每公斤上升了0.15元左右,达到历史高位,尽管第三季度猪价涨幅明显,但饲料的涨价也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过当前的猪料比为6.5:1(毛猪收购价与玉米批发价之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利润空间,养殖户的热情不减。
二、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风险保障体系,稳定生猪生产。现在的保障机制仅有对能繁母猪的保险,而且,对死亡能繁母猪的保险赔偿金额也只有一千多元每头。而在调研中了解到,养殖户反映从今年6月份开始,保险部门停止对能繁母猪的保险,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疫情多发,风险较高。这增加了畜禽的养殖风险,削弱了养殖户承担风险的能力。应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完善畜禽养殖风险保障体系,对疫病损失重灾户和家庭困难户提供合理补贴,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保障后续生产能力,稳定生猪行业的生产发展。
二是完善防疫体系,加强检测检疫。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防疫体系,加强防疫指导、监督、监测和应急处置及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生猪疫病的防控力度,提高防控水平。加强对病死猪死禽无害化处理,切断再次传染源头。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问题肉”流向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引导支持。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健立健全产销预警机制,为养殖户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加强技术支撑,推广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科学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有效预防疾病,降低养殖风险,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对猪禽饲料的市场监管,加大对养殖户的补贴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用种、饲料、养殖用药等农资价格,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在饲料价格居高不下时,对养殖户采取直补的方式发放补贴。要稳定畜禽养殖成本,使养殖户重新树立信心,带动畜禽市场回暖,从源头上保障“菜篮子”的健康发展。